发布单位:北京闻听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7-11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行为。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就是要求译者正确领会原作者主观动机或意图及在原作读者身上产生的客观效果,并力求在译文中对等地传达这种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以使原作信息对原文接受者的作用与译作信息对译文接受者的作用基本相同。据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弄清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对读者产生的作用:译者必须考虑接受者的反应、译文效果、功能对等诸多文本之外的因素,只有读者接受译文,翻译过程才算完成。
理论上,任何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都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间接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
词语意义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虽然中外观众在文化背景上差异---,但译者在字幕翻译时应注意历史、文化、习俗等语言现象,从本国观众欣赏译制片的艺术角度出发,选用目标语中与原语功能相似的,同时又是本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文化意象表达,让观众一看即懂,且享有与源语观众相似的感受,美剧<别对我说谎>中,有一句“yoga is that thing you do in a lounge chair with a mai-tai in your hand.”若译为“瑜伽就是躺在沙发上,手里拿着美太。”观众则不知“美太”为何物。其实mai-tai是种鸡尾酒,如释译为“瑜伽就是躺在沙发上,喝喝果汁甜酒。”则会完全消除观众的理解障碍。
在翻译之前,我们要知道我们翻译的目的是什么,这也对应了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观点,其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曾提出功能翻译的重要理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目的论重视翻译的目的性,共包含了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原则。为了实现这三个原则,并明确该通过哪一种策略进行字幕翻译,首先就得知道两种语言各自的特征和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的思维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之后,我们才能---地将原语用目的语生动地表达出来,这要求译者熟练地掌握两种语言。